企业新闻
正识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本质
简单地说,平衡就是健康。即:健康是一种相对的平衡、和谐及有序的通顺状态。而疾病则是因为不平衡或不和或不通时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适的感觉或症象,那么,生命则正是疾病和健康和谐共演的整个过程。不过,这些都还仅是从表象来说的,那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呢?
一、生命的本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身体所感知的所有物体、图像和声音等都来自振动,万物皆能量,一切皆振动,振动即宇宙本身。宇宙的一切。说白了,就是信息、能量、物质周而复始的运动变化。物质是看得见的,能量是能够感觉到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能量,这和个人的修为有关。物质是能量聚集的结果,气,是物质释放的能量。
这是现代人,包括科学家对生命物质现象的最根本的归纳。也就是说,物质和能量实际上是一不是二。但是,物质也好,能量也好,它们不可能单独存在,是合二为一的,且它们都承载着一定的信息。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就是:能量+信息=物质。人这个生命体也是如此。
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是由“缘”所决定的,缘聚缘散,决定了能量的存在形式。任何物质、能量都是信息的载体。物质、能量可以认为是中性的,是万物共有的本质特性。用佛家的话讲,它们没有任何分别心。而信息就不同了,是它分别出了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标识。正是因为它的不同,才导致了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所以,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址,所以,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是完全一样的。
为此,从微观世界来讲,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对于看得见的物质所承载的信息,绝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比如我们吃的食物,用到的物品等等;但对于虚空中气(能量)所承载的信息,就只有极少数修炼人和清净心到达一定程度的人,还有就是有缘的人(诚信)可以感受得到。道家和佛家的修炼说白了就是从这两方面来修的。道家偏重的是能量(气)的修炼,佛家偏重的是信息(心)的修炼。
所以,可以说,生命是信息组合运行的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也可见,生命不只是肉体,而是肉体物质和精神信息的合一体。即生命是附着呈现在生命自己所生成的身体上,这就好比电脑的操作系统,必须依附电脑的硬件才能运行,才能证明它确实存在着,否则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怎么能显现其高度强大而复杂精细的信息系统功能呢?所以,生命是生命生病,而不是身体生病。因为,离开了生命,就无所谓“健康”和“疾病”。
中华文化认为,万物都是一气而成,都是阴阳二气相交和相推的结果,那么,生命其实就是一团精气,是一团阳气(能量),气聚而有形(肉身),气变而有神(信息)。生命的绽放靠的就是团阳气,如果这团阳气都散尽了,那生命也就结束了。我们大都追求生命的精彩,但却忘了寻求生命的精气,所以,我们不能只绽放生命的阳气和精彩,我们应懂得收藏生命的精气和精神(精气神)。除了生命之气外,从另一方面看,生命还由“形”和“神”两部分来表现或表达。
1. 形和神在生命历程中的成长差异
“形”就是肉体,或者物质层面一般会随着人年龄发育而增长,先逐渐上升。物质层面存在一个转折点,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一般在25-28岁之后物质层面就会逐渐转向衰弱。
而“神”的变化本质上不受年龄的影响,关键在于你是否觉察到“它”。一切过往的经历,成长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物,都会记录在我们每个人某一层面的“神”当中,就像种子,时间与记忆所留下的信息会被记录在其中。
2. 形体或肉体的构成

一般人生病,都是“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如果病菌侵入表层我们就可以察觉到,将其根除难度不会太大。一个人生了大病,也往往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累积的过程,一旦病入腠理再想将病灶“拔掉”,会十分困难。
血液循环系统和气血经络系统负责整个人体的能量输送、营养输送、垃圾清除。这也是很多人生病后,输液比吃药效果更快的原因。
站在西医的角度,生命的认识基本是在形体或肉体的层面,而神是从生命的起源就一直存在的,包括肉体的一切变化,精神是一直参与的。同时,现代人很多疾病往往是“神”的层面出了问题,但是医学的治疗更多关注的在肉体层面。
3. 心神或精神的体现

神在受精那一刻进驻到受精卵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肉体的发育,神会逐渐灌注到肉体的各个部位。按照佛家的说法,神灌注到“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中,逐渐发展成“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道家一般称之为“三魂七魄”。比如,当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即便眼睛盯着别人看,但很可能我们并没有看到对方,这也说明“神”的存在。我们常常说眼神是心灵的窗户,当一个人眼神过来时,我们实际上是可以感知到他的喜怒哀乐,这是因为神在其中。
人出生后,随着人的长大,通过训练,我们的神逐渐转移到大脑当中,但是神的源头在中丹田,很多人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因为那里记录了信息和种子,跟情绪有关。
很多受过唯物主义教育、基于大脑对外界进行理性判断的人,对世界认识基本假设是:我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的全部。而这一基本假设,那没看到的是否就不存在,有待商榷,比如现在物理学界的暗物质理论提出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全部不到5%,95%的存在来自于看不见的暗物质。
除非是遭遇大病、濒临生死等极端情况,人会跳出大脑的判断来感知这个世界,才有可能看到之前自己看不见的存在。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和生命观都是不够全面的,随着人生的修为和修炼会不断趋近真实或完善。
二、健康的本质
健康是指一个生命系统能自组织平衡和自应激适应的机制和能力,这种平衡和适应也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常态。可以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常”。“常”是什么呢?就是“平衡平常”,还有“中和适应”。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交响乐,人应跟天地这个大的交响乐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这是健康的标准。所以,健康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什么的,不是这些东西,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
一个人能与自己、与社会、与这个大千世界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能跟着自然的节奏走,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走得动。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半夜三点还睡不着觉,其实已经开始跟不上了。要是已经这样了你还觉得自己是健康的,那是你已经病得不轻了。

病在古代叫做“失常”,病因叫“失节”,或者“失势”。有经验的中医大夫看病有一个诀窍:一个病,西医不知道是什么,中医也看不出是什么原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治,那咋办,就调“常”。每次病人来复诊的时候,就问他的生活状态,吃喝拉撒睡,这是中医看病的基本法则。
所以,我们看老中医大夫见到病人就是总会问,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动得多不多?拉得怎么样?出汗正常吗?尤其是慢性病,只要你把他的这些基础指标调到正常了,就意味着生机恢复,气机趋常,这个时候,人体本来的生命力,就能把这个病给化解掉。其实,任何病都是这样。
可现在,人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因此,病人及至整个家庭就忘记了正常的生活,没有了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恋爱,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张、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这是什么?这就是“失常”了嘛!这么把生活都过乱套了,过得不正常了,这么与天地自然失其序,与社会大众失其和,那么,其整个生命系统也就总是处在无序、无常的状态下,如此,病还怎么好得了呢!
你想呀!各种医疗方式不断给你治,周围的人也总是给你“问舒送暖”的,你的生命系统正在被人为扰乱,甚至停摆了!这种情况,即使你再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身体才能把病慢慢化掉。在现实中,有些病正是在不知不觉的正常情况下就好了。因此,我们首先要回归生活的常态或常然,然后,身体各系统才能恢复常态。
所以,我们讲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回到安心和舒服的状态。不只是病人,其实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养生命、养生气、养生机。佛法里叫“正心”“正行”“正业”。
当然,要细分析健康则必须从形、气、神三个方面去考虑和看待。从世界卫生(健康)组织和各种《词典》《辞海》的定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健康”的阐述,都不难看出,这些定义或表述都指出了——“健康”是一种“状态”(当然,还是一套系统自组组织平衡机制和自应激适应能力)。既然是一种“状态”,就应存在有三态,即形态、气态和神态。
如从传统的中医来看,其对“健康”理解是:健康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病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经》认为健康的标准和治病的目标,均在求“阴阳平衡”或“中和”上。中和者为“平人”。“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诊其脉:“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素问·脉要精微论》)而不得“太过与不及”(《素问·平人气象论》)。必须“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素问·上古天真论》)故“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因此“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灵枢·调经论》)是故愈病时“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灵枢》中曰:“使和则通”;《素问》中曰:“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由此而知,健康是一种相对的平衡、和谐及有序通顺状态(常态),疾病是一种不平衡或不和、不通的状态。对于这种状态的描述,中国传统医学已从形、气、神三个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给予了相对确切的描述或度量,即这种描述可以概括为形平、气和和神通三个方面,这与我们现在对健康的解读从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和心智健康这三个方面是一致的,只要这三个方面都处在一种动态平衡或和谐通顺状态,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那么,对于这三个方面健康状态的描述亦可分别作如下表述:
1、身体健康(即形平)是指人体正气与外界邪气相抗衡,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及人体自身保持其稳态。
2、行为健康(即气和)是指人的品行端正状态、乐于为善,做事精力充沛、积极乐观、态度谦和,社会适应良好或交往和睦的状态。
3、心智健康(即神通)是指人的情志处于比较清晰、理智、稳定的状态,思想道德公正、精神愉悦平正、心态平和、心智聪慧通顺的状态。
可见,从这三个方面对健康进行描述,是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的,要保持这三种动态平衡的健康状态,是要靠一种自身的能力,也就是“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机制”。所以,健康与否则是因人、因时、因地,甚至因其自我调衡能力而作出的状态描述或判断,因而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绝对”的健康科学标准。也就是,健康不可以从科学的标准来界定了。
三、疾病的本质
疾病的本质是不健康了,不健康就是气血不足、不和或不通了,也就是“不常”或“失常”了,即整个生命状态失序了。当然,其根源是我们的心或神先出现问题了,是心不通、神不清,以致气就不顺或不和,继而形就不正或不动了。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相由心生,病由心造”,即是神先病。也如正前面所说的,是生命生病了,不是身体生病。
从微观上讲,疾病是我们身体内的细胞不健康了,就是细胞所承载的信息是恶的,细胞变成了不容易被分解气化掉的物质。今天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绝症,其中一点就是空气和水质的污染。还有更主要的就是今天物欲横流的这个社会,让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变得贪得无厌,怨恨丛生。这怨恨之毒无时无刻不在让我们的细胞变得恶化,加之不当的医疗和西药更是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这些都是我们的健康今天变得越来越脆弱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病就是承载了不健康信息的细胞聚集的结果。这些不健康的信息,有的来源于我们吃的被污染了的食物,但更多的往往是我们不净的念头自己污染了我们的细胞。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精力充沛,我们分解细胞和再生细胞的能力也很强。虽然一些细胞被污染了,但我们还有能力去分解它或者用良好的细胞去替换它,所以我们身体内的不良细胞数量就不会太多,外在也显示我们很健康。但是当我们吃进越来越多的,承载着恶的信息的食物,喝着被污染的了水,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还有那些所谓治病的“药物”,更主要的是我们贪心、欲念或纠结、怨恨、烦恼等不良心性问题越来越多了,如此,我们身体就会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不能被我们分解气化掉或替代掉的恶细胞,这些承载着恶的信息的细胞不仅大量消耗我们体内的能量,而且还会积聚起来,慢慢堵塞我们的经络,堵塞我们的血管通道。
最终,我们的身体就出故障了,坏了。坏的有毒的细胞它也是物以类聚,它们在体内也是会找到一个适合它们生长环境的地方聚集起来,聚集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这时,我们就“病了”。等死了后,就依靠大自然的外力(火化、腐烂)才会慢慢化掉我们这些病态的细胞。
还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明白,就是一个人往往越是小心谨慎,越是怕受到污染伤害,那他可能受到的伤害会更大。为什么呢?因为他过度小心紧张,或过度纠结焦虑,把自己的生活就搞得不正常了。其实一个人如果他有足够大的心量(包容心),那么一切的外事外物就很难伤害到他。
当然,疾病也可以从形、气、神三个层面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这也就是形病、气病和神病了,这个话题我们将另文予以解读。
四、心念的后果
我们的宇宙充满着能量,世界万物皆能量,这个能量是带有信息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变成物质的时候就会带有原来的信息。所以,不要以为我们的心念不会对自然界产生影响。等到这个世界充满的怨愤不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界都会发生大的变化。比如:现在的地震、旱灾、水灾频频发生,人们是到了该检讨自己的时候了。
换句话说,我们居住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能量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空间。人类要想使世界和平安宁,就要从改变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多一个善念,就是向空间提供了一份善的能量。善念多了,大自然也会给我们带来风调雨顺的环境,我们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反之,多一个恶念,空间就多了一份恶的能量,恶的能量聚集起来,带给我们的就是疾病、战争和自然灾害。
如果你注意观察一下世人,你就会发现,贪心重的人往往一得病就是一个大病。贪心重的人,他们往往很容易生起严重的嗔恚心,也就是很严重的恶念。而心态平和、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有病也都是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小病。所以你身体的好坏、病的轻重往往取决于你贪欲或恶念的程度。对于很多病人,当你改变了贪欲、怨恨心的心态后,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病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另外,我们都知道,同气相求是大自然的一个根本法则。那同气相求,求什么呢?求的就是具有相同信息的能量。自然界的一粒种子,一个生命,为什么它会长成那个样子,而不是其他的样子,就是因为他(它)吸收了大自然中具有和他(它)相同信息的能量(气)。
还有,心想事成是每一个人的愿望。那么如何实现一个愿望呢?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你只要具有实现这个梦想的坚定信念,那么具有这个信息的能量就会向你聚集,总有一天你会具备实现这个梦想的能量,最终你会实现这个梦想。有一本在全世界很畅销的书《心想事成的秘密》,其实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病就是想出来的,这简简单单就道出了生病的奥秘。
想疾病得疾病,想健康得健康。所以,当你生病的时候,你就去想如何做能健康就好了,千万不要老去想如何治你的那个病。想治病和想健康表面上看是一回事,其实完全不同。想如何健康,你就会很快地健康起来的。老是去想吃哪个药能治你的病,老是担心失去健康,老是想你的病如何如何?那你就会永远被那个疾病缠绕,甚至还有更多的病也跟着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载有那个疾病信息的能量老是被你心中想的那个疾病信息吸引,所以你就总是会被这些不良的信息所包围。好好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这个体会。当你生病的时候,其实它都是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好的。也就是说,当你不去想着病的时候,它才慢慢好起来的。所以说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当你专心致志长期做一件事的时候,蓦然回首,你的慢性病、你的顽疾在不知不觉中康复了。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推荐阅读:黄开斌院长思想:以脊柱为杆,扬健康之帆
推荐阅读:黄开斌院长思想:以脊柱为杆,扬健康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