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书摘
脊柱医学的研究方法
脊柱医学的研究方法
脊柱医学是以“物质、能量、信息”或者是“形、气、神”三元论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其研究方法在传承中医学整体观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医学的形象思维和实验验证方法,并导入信息控制论的观点。其基础理论研究既有中医经络学说、阴阳平衡论、气血循行理论、筋出槽论、骨错缝论;又有现代医学的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病理学、脊柱生物力学和软组织外科学等理论;还引入了脊柱与疾病相关的理论、信息网络原理及生物信息学等现代高新科技理论。
在病理上,除了强调内、外平衡的生物力学或气血运化改变外,还注重这些改变对脊髓、周围神经、内脏神经、血管等信息网络通道所造成的压迫、牵拉和刺激,以阴阳平衡失调、信息传递紊乱、气血循行障碍等理论为指导,从脊柱生理结构状态、能量供应来源和信息传导反馈等方面考虑问题,以明确病理和发病机制。

在脊柱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方面,既注重西医的检测手段,又引入中医的四诊方法,尤其是触摸诊断,并增补独特的信息探测法,即以仪器对机体信号(信息变化)进行检测的方法。在治疗原则上,注重辨证施治。强调“内外并重、筋骨并重,松解与复位结合、排毒减压与疏通信道结合”的原则即重视骨关节与软组织在功能上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把松解软组织痉挛和调整软组织解剖位置作为矫正脊椎骨位置及其信息紊乱的前提,强调矫正后如何维持正常解剖位置关系,以保持信息的通畅。在治疗方法的应用上,强调在机体信息调控系统保持完善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整合治疗手段,既有针刺疏通经络术,针刀松筋活血术,枪击活筋伸肌术,又有手法放松复位,还有拔罐或刮痧排毒减压,并辅以必要的牵引、中药、水针、理疗等手段。根据不同组织、不同病理改变、不同阶段、不同体质等具体情况,上述疗法可单一或结合使用,使其针对性更强。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无损伤、无副作用。
在选择疾病范围方面,既有脊柱疾病(如颈肩腰腿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又有脊柱相关疾病。对于后者,多从脊柱信息网络联系或气血的循行通道入手,研究其发病机制、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上述这些,有三点是最为突出或主要,这就是信息论、相关论和平衡论的思想和方法,这三种思路和方法我们在此重点做以介绍。
------本文摘自黄开斌《脊柱医学概论》